E23 飛馬踏燕玉雕 (戰國)  

飛馬踏燕玉雕 (戰國)  

E23  飛馬踏燕玉雕 (戰國)  
E23  飛馬踏燕玉雕 (戰國)  

E23飛馬踏燕玉雕 (戰國)       

戰國玉器以精美細緻見長,它與當時琢玉業雄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有關。其時和闐玉己大量進入中原,雕琢了大量珮飾,總結了自殷代開始使用了和闐玉的經驗;並鐵器的廣泛應用,推動了砣具的改革,也啟動了高硬度的琢玉用金剛砂,促進了琢玉技術的突飛猛進。 戰國玉器善於綜合某些動物的局部特徵,以往往以龍、鳳、螭作輪廓,雖不免仍有幾分神秘氣氛,但它壇長攝取多種動物的某些特徵加以綜合變化而來,如戰國玉匠承繼商周傳統,仍重視頭部的表現,尤重對眼、□、齒、爪的刻劃。但改變了商周的「臣」字目,而從鷹、虎等猛禽與獸的眼睛中汲取素材,創造出富有生活根據的眼形,特別重視於目光敏銳、牙齒鋒利等特徵,充分表現了食肉類禽獸的性格與本能。此時它已由商周圖案藝術的束縛中逐漸解脫出來,並在當時有著一定的寫實傾向的繪畫藝術之影響下,邁上了獨立發展之道路。 故戰國玉器在我國玉器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。在創作思潮、設 計、藝術表現、雕塑方面都出現了嶄新的面貌,創造了精雕細琢、生動傳神的具有高度藝術造詣的新型玉器。為後世玉器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         

這有翼玉製飛馬頭上生角,古代謂之「天馬」,它足踏一神鳥,後世也許稱之為飛燕。近代出土之東漢銅製「飛馬踏燕」,舉世聞名,此更為寫實,但它應自濫觴於此戰國玉製之天馬踏神燕,而非東漢首創之作,故歷史需重寫。 此玉製「飛馬踏燕」,是和闐羊脂白玉,瑩潤光澤。玉馬傅翼,頭長一角,前雙足踏在一回首之神燕頭上彎曲的羽角上;後雙足踏在神燕之雙翅翼上;馬尾呈S形,孤度曲線優美,流暢自然。整體構思奇妙,極富神韻,玉馬飽滿勁健,神采飛揚,遨遊於天地之間,構成一種動態美,今人有一種「羽化登仙」的觀念,殆由楚人的龍螭昇仙而發祥之感。  戰國此時正處於諸侯勢力膨脹,「禮崩樂壞」,造至百花齊放,百家爭嗚,從而構思奇異,「君子無故玉不去身」,國君權貴對寶玉的要求更高了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正如此寶玉竟能站立一樣,因其底部之神燕,最下腹部為一弧度而非平底,在它中央僅一點之接觸面,竟能支撐而屹立不倒,可謂技驚神鬼,驚天動地!而天馬之動態神韻、栩栩如生,氣勢磅礴,遨遊於太空之感,是靜中寓動的典型創新之作,世所難求。上述種種,實非任何朝代所能比擬,亦非任何民族所能望其項背也!它是藝術中之極品,誠屬偉大之作,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,寫下了光輝燦爛之一頁!而當之無愧!


這件玉馬,能一點接觸面就能屹立,其鬼斧神工真的驚天地,泣鬼神,厲害極了,都不同意者都異類人,避之則吉,是極不公平 ,此二千五百多年前之藝術成就,我給它的評價是公正的,對那個工匠之嘔心瀝血的給於最崇敬的表態而矣!